引进节目带领电视综艺节目走出“抄”时代
引进节目带领电视综艺节目走出“抄”时代?
以前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领域模仿风气很重,都说“大陆抄港台,港台抄日本,日本抄欧美,韩国抄日本,湖南抄韩国”。
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引进模式节目现已成为颇为流行的节目研发路径。2013年5月以来,《星跳水立方》、《中国新声代》等扎堆开播闹荧屏, 进入夏天还将有《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我的中国星》新一季粉墨登场。
几乎一夜之间,各大卫视最火爆的节目前多了一个前缀——“引进国外版权”。
无论是近期刚刚落幕的《我是歌手》凭借“大片”的制作水准折服观众,还是去年《中国好声音》以超过5%的收视率秒杀所有选秀节目。2013年5月以来,《星跳水立方》、《中国新声代》、《天下无双》以及《中国梦之声》扎堆开播闹荧屏, 进入夏天还将有《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我的中国星》新一季粉墨登场。
2013年已被业内人士形容为“海外综艺节目模式引进井喷之年”!
事实上,这些耳熟能详的真人秀节目之后几乎都有一个国际版权方的身影,超过30档节目引进或改编国外成熟节目模式会对目前的电视产业有什么样影响?在这场浩大的综艺大战背后,又有怎样的曲折呢?
引进模式:从山寨到海淘
2012年底,浙江卫视和江苏卫视分别宣布将《中国星跳跃》和《星跳水立方》作为新一年力推的综艺节目。其中浙江卫视《中国星跳跃》来自原版节目《Celebrity Splash》 (《名人四溅》),是荷兰公司Eyewoks2012年推出的名人挑战真人秀。而江苏卫视《星跳水立方》则源于引进德国Banijay International模式公司版权制作的《Stars in danger:High diving》(《临危不惧》)。
“几年前,当BBC来到中国,通过北京世熙传媒代理向中国电视界兜售节目创意时,这种合作模式还未得到追捧。” 曾经参与引进《中国梦想秀》、《欢乐合唱团》国内版的模式制作人、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乐正传媒电视节目模式工作坊首席专家张建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在张建珍看来,以前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领域模仿风气很重,经常是某一个节目受欢迎,很快全国各家电视台模仿版本全出炉,所以都说“大陆抄港台,港台抄日本,日本抄欧美,韩国抄日本,湖南抄韩国”。
但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一系列版权纠纷后电视台对模式节目的逐渐认可,引进模式节目现已成为颇为流行的节目研发路径。
“今年各个卫视,特别是排名比较靠后的,都希望通过一个合作节目来带动一个频道,因为国外成熟的模式节目都经过少则至四五个,多则40多个国家电视市场的检验,被证明是可复制的。虽然购买模式的费用会高达上百万,但复制成功模式来操作的风险相对较小。所以现在大家都纷纷购买海外版权模式的节目。”张建珍说。
江苏卫视总编室品牌推广部宣传总监刘宇哲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星跳水立方》的总制片人王培杰1996年通过朋友到国家跳水队探班,当时就萌生了制作一档明星跳水节目的念头。但限于当时中国电视制作的水平,不得不压下念头等待契机。
“我们和对方接触、酝酿了5年,前年定下购买版权的意向,当时的价格很便宜,1000美金一集。我们的团队这几年经过了跨年演唱会这些大型节目的锤炼,有了在节目制作中使用高新技术的经验,所以到2012年,我们才决定把《星跳水立方》放进制作日程。” 刘宇哲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虽然是两档高度同质化的节目,但当明星着素颜、颤抖着手脚从跳水台上纵身一跃,电视机前的观众不仅能看到俊男美女,更能看到明星们或紧张或好奇或惊诧的另一面:向教练求饶,躲在角落哭鼻子,站在高台上一脸苍白。
“在中国电视屏幕上,从未出现过这样的节目类型的模式,所以这种模式的节目引进取得了收视成功。”张建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十档节目仅火一档
显然,引进一个模式一下子火了之后,让电视台一下赚了个钵满盆满。以《中国好声音》第一季为例子,其广告费从每15秒15万,涨到最后达到每15秒116万的高价。
而第二季《中国好声音》节目尚未启动就待价而沽,价格迅速攀升,据分析,冠名、特约赞助等各项收入加起来,将高达16亿。而刚刚结束的 《我是歌手》首季就净赚两个亿。
对比之下,引进节目的价钱也逐年上涨。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为了抢到优质的电视节目,各电视台在版权上的花费毫不手软,早前,央视为了打造《幸运52》,花了400万人民币买《GO BINGO》版权。
2010年浙江卫视耗资千万订购《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也花了300万。近两年,这个价钱则要翻几倍,记者了解到目前引进一档节目至少要花近千万版权费。而制作费则更高,据报道,在明星跳水节目中,阿Sa跳水的身价竞达800万元。
之前东方卫视的《我心唱响》从荷兰节目《Sing It》购买了版权,但收视一般,广告赞助也跟不上,导致在两季共26期的合同到期后目前已停播。一位业内资深电视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从2010年到2012年,仅有《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少数节目赚到钱而已。引进10档最多火1档,大批节目成了“炮灰”。
对此,过彤认为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并不是所有的模式都是“会念经的外来和尚”,只有在制作过程中全程把控,保证执行的精准和到位,实现执行过程中的细节管理和量化管理,才可能将引进模式的效果最大化。
“和20年前做《正大综艺》相比,中国电视节目从山寨到愿意掏钱买模式版权,再到外方出人操作具体节目,这是全球化在电视产业中的体现,引进节目模式这样的合作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我相信中国的电视人通过和国外先进电视制作公司的接触,很快也能将中国人自己创意制作的节目卖到国外。”过彤如是说。
来源:51旧货网
!免责声明:
1、任何注明"来源:51旧货网"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其版权均属51旧货网所有,任何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已授权的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51旧货网"。
2、任何非注明"来源:51旧货网"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等的资料,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并非本网故意,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会加以更正,51旧货网不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