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拍卖与收藏
文物艺术品拍卖的缘起与现状
拍卖 ,这是一个舶来词,在我国教学课本中没有讲解,现在的字典、辞海也少诠释,只是有的辞典做了一些概括与注释:旧时以委托寄售为业的商行,当众出卖寄售的货物,由许多顾客出价争购,到没人再出高价时,就拍板作响表示成交。其实拍卖是商品交易市场中最具活力和特色的行业之一,较早产生于欧洲,根据商品的数量、价值及购者的多寡,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种:一种为减价抛售,由高价向低价递减,也叫“甩卖”、“大拍卖”;一种为由低价向高价竞拍,也叫竞购。我国的拍卖形式始于唐代寺院经济活动之中,拍卖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清朝道光年间,真正商业意义上的拍卖,则是出现在19世纪的广州、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但始终未有形成规模。新中国成立后,拍卖业经过三十多年的沉寂,一直到1986年11月,顺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第一家拍卖行在广州成立,1992年北京举办国际艺术品拍卖会,这才拉开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序幕。
开始阶段的拍卖会规模是比较小的,但对于以后拍卖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经验,打下了基础。如,’92北京国际拍卖会在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的支持下,北京市文物公司大力配合,推出文物艺术品2188件,成交300多万元,对于文物政策的改革,起到推动作用。1992年10月深圳市动产拍卖行举办“首届当代中国名家字画精品拍卖会”;1992年12月河南郑州举办首届集邮精品拍卖会;1993年北京举办“首届稀见图书拍卖会”;1993年10月山东青岛举办首届“奇真特报纸拍卖会”等,都给各个门类文物艺术品走上拍卖市场,起到启示作用。
1995年6月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正式成立,1996年7月国家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2002年10月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了民间文物收藏与文物拍卖的合法性,详细规定了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中的操作规范和法律责任,文物拍卖机构的设立、资质许可等纳入法定管理的轨道。现在,全国有二百余家拍卖公司从事文物艺术品拍卖活动,有26家拍卖公司加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文化艺术品拍卖专业委员会。但从成交总额、成交率、行业规则规范程度等方面来看,名列前茅的有: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中贸圣佳、北京华辰、上海敬华、上海朵云等。特别是北京的以上四大拍卖公司,2004年春季拍卖会,连同迎春拍卖会,成交总额11.25亿元,超过去年全国全年成交总额9.65亿元,高出17%。其中中国嘉德成交4.631亿元,中贸圣佳3.3369亿元,北京翰海2.9026亿元,北京华辰9469万元。北京四大拍卖公司文物艺术品拍卖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震惊了世界拍坛,一致认为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流中心,已经从英国伦敦、美国纽约、中国香港,转移到中国北京。
北京2004年春季拍卖会火爆场面空前。中国嘉德推出吴昌硕的《花卉十二条屏》以1650万元成交,创造了吴昌硕作品的最高价位。乾隆《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以3575万元成交,创造了中国工艺品文物最高价位。
中贸圣佳推出的“清宫御笔专场”,42件作品全部成交,按照国际惯例,为拍卖师刘新惠颁发了白手套,其中康熙皇帝的《朱子五言诗轴》,以660万元成交,创造了中国皇帝书画作品的最高价位。“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成交额1.1226亿元,创造了中国古代书画单场超亿元的新纪录。此场拍卖超过百万元的达18件之多,超过千万元的有两件。其中明代画家陈洪绶的《花鸟册》,经过41次激烈竞争,以2860万元成交,比五年前北京翰海第一次拍卖此作的205万元成交价,提高了14倍。
北京翰海公司春季拍卖会推出的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拍卖会上经过15分53秒竞争,是拍卖史上单件拍卖耗时最长的纪录,以6930万元成交,是过中国书画最高价米芾《研山铭》3298.9万元的两倍多。世界东方文物艺术品的最高价位是中国西周《铜方蹴》,2001年在美国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900万美元成交。此件《杜甫诗意百开册》的价位贴近《铜方蹴》,逼近千万美元大关,具有历史意义,必将载入拍卖史册。
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在文化建设中的贡献
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相比,显然是一个规模不大的行业,但其所起的作用,却是极其引人关注的:
首先是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培养了保护文物的意识。 每个拍卖公司举办拍卖会,都要印刷拍卖图录几千册,免费发放给收藏家和文物爱好者。每次拍卖会都要举办三天展览,免费请收藏家和文物爱好者参观。根据统计,一个大型拍卖公司的拍卖会,参观人数多达上万人,远远超过国家博物馆参观的人数。还有适应拍卖市场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新闻媒体,诸如报纸、杂志、互联网、电视台专栏,纷纷加盟,使得对于文物知识、文物政策、文物价值的宣传,覆盖面得到最大的扩展与延伸,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们坚信,如果再有“十年动乱”出现,也绝不会再有“砸四旧”事件发生了。
其二是为国家博物馆增添了新藏品,为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我们国有博物馆文物藏品的来源,以前主要是国家调拨、民众捐赠、考古发掘。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来源渠道凸显不畅,博物馆陈列亦显陈旧,失却了吸引力,减弱了教育功能。自从有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真如柳暗花明又一村,给博物馆收藏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其实在国际上,这种给博物馆征集藏品的办法,是极为合理普通的,但在我们中国却是举步维艰,可喜的是故宫博物院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995年秋季,北京翰海拍卖公司推出稀世珍宝张先《十咏图》手卷,资深专家徐邦达先生力排众异,上书中央力主购买,在中央、国家文物局领导支持下,以当时1980万元的天价买下,现在看来国家买了一件便宜货,可在当时是开了国有博物馆从拍卖市场上购买收藏品的先河。
根据我的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家文物局、上海博物馆等国家博物馆从拍卖市场上购买的文物,既有国家一级文物,也有二、三级文物,补充了博物馆收藏的空白。上海博物馆从拍卖市场上购买文物的数量和质量,在全国居于魁首。中国历史博物馆以很少的经费购进一批珍贵文物。1995年从北京翰海公司以购买到清乾隆《银合金兽面纹铺首》,铺首镌刻“乾隆造办处庚午年制 长春园画玲珑馆陶嘉书屋”,乃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掠走的文物,给中国历史博物馆增加了一件重要的爱国主义教材,尤其是到2002年,中国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推出同样的一件铺首,以680万港元成交,其价值增长了78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一大批成功的民办企业拔地而起,他们把筹建博物馆,看成是打造自己企业文化形象的主要内容。诸如南京天地集团、常州蓝宝集团、浙江金轮集团、浙江徐龙食品集团、大连万达等。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给民间筹办博物馆,提供了筹集藏品的重要渠道,促进了民间博物馆的发展。南京天地集团老总杨休在今年6月26日,从北京翰海公司以6930万元购得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百开册》,还以千万元资金,从中国嘉德、北京荣宝购买到徐悲鸿的《春山十骏图》、《春之歌》,为筹建他们集团的长风博物馆准备展品。在中贸圣佳公司以2860万元买走陈洪绶《花鸟册》的企业家,在中国嘉德公司以1650万元买走吴昌硕的《花卉十二条屏风》的企业家等,都是在为筹建博物馆做准备。
其三,提高了中国文物艺术品的经济价值与国际地位。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丰富文物艺术宝藏,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放射着熠熠光辉。可是,由于我们经济落后,我们的文物艺术品在世界市场的价格,却与欧美发达国家文物艺术品的价格差距甚大。如欧洲的毕加索与我们的齐白石几乎是同时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我们的齐白石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真正的印象派在中国,齐白石是印象派大家,我不敢去中国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有一个齐白石。可是,当时齐白石先生书画的价格,每平方米仅仅十元,荣宝斋的笔单,一幅四尺三开的鱼虾图仅只三十元。有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齐白石的书画价格开始飙升,1994年春季中国嘉德公司拍卖会推出齐白石的《松鹰图》横幅,以176万元成交,第一次出现超过百万元的纪录。紧接着1994年秋季中国嘉德公司推出齐白石的《山水册十二开》,以517万元成交,创造了当时中国画的高纪录。2003年中贸圣佳公司拍卖会上,此册页又以1452万元成交,价格增长了近三倍。在中贸圣佳公司同场拍卖会推出的齐白石《诗意山水册八开》,以1661万元成交,这是齐白石先生作品的最高纪录。现在,我们中国书画的最高价格,是今年北京翰海公司推出的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百开册》6930万元。当然,我们艺术家作品的价格,与西方艺术家作品的价格相比尚有很大距离,如齐白石作品的最高价位,仅相当于毕加索的《拿烟斗的小男孩》1.02亿美元的五十分之一,陆俨少的百开册,也只相当于十二分之一。但是,只要我们国力不断增强,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健康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文物艺术品的价格与地位,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时间是不会太久了。
其四,促进了中国文物回归祖国。我们国家的文物自清朝末期,由于国力的衰败,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掠夺,几乎我们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每一平方公里都有文物的流失。最为严重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焚抢圆明园;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盗窃;国民党军阀孙殿英盗挖清东陵乾隆、慈禧墓;溥仪偷窃故宫文物等四起最为严重,被历史称之为中国文物流失的“四大劫难”。我国流失到国外珍贵文物艺术品的数量不胜枚举,据有关资料统计,够得上国家博物馆一、二级藏品标准的就有一百多万件。对于这么多文物流失海外,中华民族的子孙视之为耻辱,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收效甚微。(这里有一件让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是,1951年建国之初,周恩来总理听说“三希堂”中的二帖,即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询的《伯远帖》,被抵押在香港银行的期限已到,急需从海外购回时,虽然国家外汇极度困难,仍然拨出48万港元,派文物局长王冶秋偕同徐森玉、马衡购回,拨交故宫博物院入藏,才使我们后人今
来源:拍卖网
!免责声明:
1、任何注明"来源:51旧货网"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其版权均属51旧货网所有,任何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传播。已授权的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51旧货网"。
2、任何非注明"来源:51旧货网"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等的资料,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并非本网故意,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会加以更正,51旧货网不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