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考取驾照、学会开车的人越来越多,汽车租赁行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在南平城区,就有10余家汽车租赁公司。汽车租赁,既方便了人们出行、旅游,也给经营者带来巨大利润。但由于存在种种管理上的漏洞,一些不法分子乘虚而入,将罪恶的黑手伸向这个新兴的行业,汽车租赁合同诈骗案件屡屡发生。延平警方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1年至今,延平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已破获25起汽车租赁合同诈骗案件,打掉6个犯罪团伙,抓获33名犯罪嫌疑人,追回被骗汽车35辆,为受害人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
骗租手段多种多样
案例一:2006年11月17日,一租车行老板魏某向延平公安分局报案称:11月5日,江西人梁凯向他租赁了一辆银灰色千里马轿车,租期三天。11月10日,魏某接到湖南省株洲市公安局石峰分局电话,称该车已被人抵押给一位株洲市民,魏某当即与梁凯联系,却再也联系不上。经延平警方侦查,发现“梁凯”系犯罪嫌疑人张某的假名,张某从魏某处租车后,将车开至株洲市,11月8日,又化名“魏磊”将车抵押给株洲人肖某,抵押借贷了33500元。此外,警方还查获,11月10日,张某还以“梁凯”的假名,伙同陶某、范某向南平一旅游租赁车队租赁一辆现代轿车,价值10余万元,后将该车抵押给江西省万载县一家典当行,得款3万元并挥霍一空。
今年5月23日,张某被延平警方抓获。张某的行为已触犯刑法,涉嫌合同诈骗罪,被警方刑事拘留。
案例二:2004年底,丁某通过朋友李某从南平某汽车租赁公司租走一辆价值15万元的风神蓝鸟轿车。2005年1月,丁某在厦门一赌场赌博输钱,便将租用的风神蓝鸟以8万元抵押给厦门市的陈某,随后又在厦门赌场将8万元抵押款用于赌博及吸毒。丁某将8万元挥霍一空后,因无法取回轿车,遂躲起来频频更换手机号码。2005年8月,丁某在厦门被延平警方抓获归案,被骗轿车也被追回。
缺乏监控竞争无序
为何犯罪分子骗租汽车能够屡屡得手?究其根本,目前汽车租赁行业管理上存在诸多漏洞,令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首先,汽车租赁公司缺乏基本的身份识别和安全措施,租车审核不严,租车程序过于简便。记者从延城一家汽车租赁公司了解到,初次租车,只需带本人身份证、驾照和户口簿就行,复印留底后缴千余元押金,就可开走轿车。第二次租车,信誉良好就不需上述材料,交足押金即可。为了争取客户,租赁公司往往忽视租车人的租车资格,没有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租车手续。如今制作假证件已屡见不鲜,其逼真程度也越来越高,而租赁公司的员工往往又对假证件缺乏分辨能力,让诈骗者钻了空子。
其次,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汽车租赁行业目前尚未建立统一的行业协会,各租赁公司各自为战,恶性竞争,以互相降低价格来争夺市场,只追求经济效益却忽视了由于租车者“信任门槛”的降低所带来的风险。
完善管理堵塞漏洞
租车诈骗案件屡屡发生,凸显了汽车租赁市场管理软肋。警方提醒,汽车租赁公司应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防御风险能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及时堵塞管理漏洞。
首先,要由公安、交警部门对汽车租赁公司职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掌握辨别真伪身份证和驾驶证件的能力,发现可疑情况要及时与公安机关联系,将风险降到最低。租赁公司对客户提供的各种证件也要登记备案,以便将来查找时有依据。
此外,要建立汽车租赁网络体系和租赁人的诚信档案,各城市汽车租赁公司建立互相查询网络,一旦出现假证等,应立即记入“黑名单”中。通过诚信网络记录,让犯罪分子无法复制其骗术,从源头上防止案件的发生。